返回

大明第一公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72 可惜了(1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臣年少无知,读书也少....”

    “别来这个,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!”

    朱标抓了一枚红果送到口中,酸的直皱鼻子。

    “开源的事,臣以为第一要务就是铸造银币!”

    李景隆看看朱标,开口道,“民间如今用银子的越发的多了,就好比这几次臣所组织的拍卖会,都是用银票来结算的!统一钱币的样式重量,重新铸造官钱......这一项朝廷每年的获利,就不会是少数!”

    “嗯!”

    朱标又拿起一个苹果,咬了一口,满意的点头。

    “此事已在日程了,下一个....”

    “下一个嘛?”

    李景隆顿了顿,看向朱标,心中暗道,“我敢说,你敢干吗?”

    ~~

    “下一个就是....”

    李景隆有些头疼。

    作为一名穿越者,没啥文化的穿越者。

    虽说真正的经济之道,什么宏观调整,什么外需内需的他整不明白。

    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呀!

    都不用什么太有新意的东西,就是迎合这个时代的,解除海禁,大力发展工商业,就够标哥头疼的了!

    再往深点,把张居正那一条鞭...不,雍四爷改良的一条鞭什么摊丁入亩,什么官绅一体纳粮了全拿出来,大明至于没钱吗?

    同样是封建王朝,人家满清还是外族,可公允的说人家在经济上的抵抗力比大明强多了。

    满清前中期,连续对外扩张七十多年,即便是到了中后期,道光年平张格尔,左公进疆,平定西藏.....

    这都是靠着经济支撑的!

    明军时常陷入缺饷少粮的地步,满清的军队呢?满清的军队或许不能打,但没见因为军饷因为吃不上饭哗变的!

    而且还虽远必赔...赔了那么多还没赔到饭都吃不上的地步,还能捣鼓点军舰啥的,虎死了架子也没倒!

    这其中是有中国经历了五百年白银涌入的红利期的红利,但归根到底人家能收上钱来!

    他怎么收的钱?

    就是完全吸取了大明帝国亡国的教训!

    第一,控制土地。

    第二,控制宗室。

    第三,控制官绅。

    第四,灵活多变。

    祖宗成法需要的时候拿出来,不需要的时候丢一边!

    当然这些话李景隆也只能在心里想想,根本不敢跟标哥说。

    不但不能对标哥说,甚至不能对任何人说。

    他自问没张居正的本事,也不想当张居正!

    “下一个是什么呀?吭哧瘪肚的?”朱标斜了李景隆一眼,继续说道。

    李景隆笑笑,“臣......”

    说着,把他心一横,“臣觉得可以放开民间开矿权,开放民间工商私营权!”

    “哦?”朱标的表情,凝重起来。

    大明朝立国到现在行使的,其实就是古今通用的那一套开国之政。

    鼓励开荒,清查田亩,降低赋税,修建水利等等。

    这一套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,是保障最底层的农民的!

    李景隆的这个提议,没有涉及到这些底层农民,他的矛头直接对准了......官绅阶层。

    大明朝禁止开矿,为何不许开矿?

    大明朝的手工业,不管谁家的,不管各行各业,都挂着官方的名义,为何?

    甚至有的工商业,如冶铁,炼铅,各种铁器作坊,都是官营的,不许民间经营,为何?

    说白了,老百姓做买卖,顶多开个烧饼铺。

    挣大钱的活,抓大钱的事儿,永远都是有权的人下面的....人!

    就好比李景隆先后几次拍卖会,那些各地豪门豪商,他们背后没靠山谁信那?

    他们没靠山能有那么大的买卖?

    他们没靠山别说做买卖了,原材料都弄不来!

    不许开矿,不放开民间所有的工商私营权,是为了保证既得利益阶层的垄断权!

    而且这些既得利益者阶层的说辞还让人难以反驳!

    不许开矿,是因为矿工凶狠好斗,少则数百多则数千聚集一处,一旦暴力抗法,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不许民间所有工商业都能经营,是因为怕有不良商人盘剥百姓,以次充好缺斤少两!

    尤其是手工业,所有的工匠都在官府手中。

    商人,就是官商,也是从官府经营的官卖之中买手工制品。

    “我让你说个法子....”

    朱标看着李景隆,翘起二郎腿,笑道,“不想你直接给我来了个大的!”

    “前者有些难,但后者...臣觉得还是可以的!臣说的放开民间工商业,允许他们各行各业自由买卖,不再进行约束!”

    李景隆装作没听懂朱标的话,继续道,“朝廷不

第172 可惜了(1)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